产品目录
联系方式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736-0512
邮箱:service@pop-designer.com
箱包业吸纳万余“新千祥人” |
编辑:常德昆山茂祯电子有限公司 字号:大 中 小 |
摘要:箱包业吸纳万余“新千祥人” |
走进全国第三大箱包生产基地千祥,你会发现这里的务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。十几年来,他们与千祥箱包产业一起,不断集聚,共同成长。
箱包产业对千祥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70%。千祥镇区本地人口2万多,外来务工人员就达1万多,可以说,千祥箱包业已是一个外来人员占主导的产业。 “我们公司80%是外来务工人员,不光是一线的员工,管理人员中也有60%是外来人员。”市祥丰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文军告诉记者,外来人员在千祥箱包业的急剧增多始于2001年。由于企业快速发展壮大,对员工的需求急剧增大,而本地人口少,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,外来员工的进入是企业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条件。 千祥已成第二故乡 来自安徽的朱章恩是较早融入千祥的。十多年前,在上海打工的他,经同事介绍认识了市祥丰实业有限公司老板吕国水,随后便进入“祥丰”,因工作出色,不久就成为一名管理人员。“1997年,我刚来时‘祥丰’的员工才30多人,到现在已有300多人了。”朱章恩见证了“祥丰”的发展壮大,也见证了千祥箱包业的飞速发展。如今,朱章恩一家四口都来到了千祥。除了家人,他还为企业介绍了20来位员工。“在这里工作稳定,工资月清,孩子就学方便,厂里还为我们提供小套间居住。”这些都是吸引朱章恩十多年来留在“祥丰”的因素。而千祥人对外来人员的包容和认同,更让朱章恩坚定了留在千祥的信心,“千祥人容易相处,千祥本地的同事对待我们就像兄弟一般,家里种了什么蔬菜也会捎给我们吃。”朱章恩说,“千祥已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。” 江西人程双荣进“祥丰”11年了,从车工做起,如今已是车间组长,管理着一条成品流水线。当年跟随堂哥堂姐来千祥时他才18岁,今年已29岁。“千祥这边消费不高,治安挺好的,在这里工作比较安稳。”这一点是程双荣最看重的。“我租住在外的时候,逢物资交流会之类的日子,房东会备上好酒好菜叫我一起用餐。” 外来人员遇上困难,本地人会热心地伸援手。三年前,贵州的一名女职工骑摩托车时摔伤了,无钱医治,吕文军就向大家发出倡议,本地人外地人不分彼此踊跃捐款,为她筹措医药费。来自江西的曹秋香在千祥皮具企业工作期间,结识了情投意合的千祥同事,两人已结为夫妻,曹秋香也在千祥落地生根,成为了新千祥人。七八年时间呆下来,曹秋香不仅能听懂本地方言,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千祥话。 外来务工人员创办加工点 千祥箱包产业发展有一个鲜明的特点:企业生产与加工户加工结合。企业将裁制好的皮具半成品分发给加工户,由他们代为加工。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加工队伍,加工户下面还有一批加工点,遍布全镇各个村落。庞大的皮具加工队伍中不乏外来务工者,据估计至少有3000余人。 一些来自河南、河北、江西等地的务工者,在皮具生产企业干过一段时间,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后,也在千祥租房办加工点,向企业承接加工业务。除了镇区,这些外来人员办的加工点还分散在各个村落。由于这批外来人员从老家直接带员工到千祥,拥有人力资源的优势,本地的一些加工点因招不到人手而逐渐萎缩,从而改变了2004年以前加工点由本地人创办为主的局面,大有外地人取代本地人办加工点之势。 外来务工者摇身成企业主 除了加工点,有些外来人员还在千祥办了皮具生产企业。来自河南的杨成伟于1999年创办了伟达利包业有限公司,在千祥就有员工300多人。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,分别在千祥、广州、河南设立了工厂,生产电脑包、公文包、拉杆箱等多种产品。经过多年的努力开拓,现已成为国内专业的笔记本电脑包供应商之一。来自江西的张平于2007年前创办了张平箱包厂,企业发展稳定,现已拥有员工100余人。来自江西的张黑老于1997年创办了张黑老箱包厂,现已成为一家专业的集皮具制品设计、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,有职工200多人。 |
上一条:“箱包手袋用聚氨酯合成革”等359项行业标准被发布 | 下一条:前员工投诉Gucci索要5年加班费 |